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办公文教正文

一管湖笔诉真情——访湖州首批制笔名师朱亚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27 浏览次数:93
一管湖笔诉真情——访湖州首批制笔名师朱亚琴   一管湖笔诉真情。被评为湖州首批制笔名师的朱亚琴,陪伴湖笔已走过了40年的光阴岁月。“制笔便是人生”,在没有喧嚣的制笔队伍里,她依旧是普通的一员。
  
  湖笔世家
  
  朱亚琴生于湖笔之都善琏。古老的江南小镇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疏朗隽永。善链家家制笔,子从父业、母带儿徒、四代同堂制笔的现象十分普遍。亦如镇上很多制笔世家,朱家从朱亚琴祖父开始就以制笔为生,到目前,祖孙三代20余人情系湖笔且从一而终。
  
  生长在制笔世家,对制笔技艺耳濡目染,孩提时代的朱亚琴便对湖笔充满好奇和深深的眷恋。
  
  追忆往事,朱亚琴记忆犹新:“最初的记忆就是来自父辈们手中的湖笔,它散发着竹子的幽香,古朴而又神秘。每年的农历九月十六,父辈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笔祖庙会。庙会上笔祖的雕像以及手中的湖笔都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之敬畏而好奇,湖笔的魅力竟让父辈们如此虔诚地甘愿奉献一生。”
  
  学习制笔那年朱亚琴19岁,时值知青上山下乡,在田间劳作的她总被那支神秘的湖笔拨动心弦。不久,善链湖笔二厂招收笔工,向往已久的朱亚琴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制笔生涯
  
  从19岁学制笔,朱亚琴一做便是40年。
  
  回忆40年的制笔岁月,朱亚琴坦言道,真正学制笔又是另一番滋味,湖笔制作的工序复杂,主要工序就有笔料、水盆、结头、装套、择笔等12道,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大小工序共有120多道。其中择笔是湖笔工艺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笔头部分的“腰”起到支撑整支毛笔的作用,然而就是这个“腰”难倒了朱亚琴。掌握不好火候,朱亚琴总在无意中“瘦”了腰身,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反复钻研。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朱亚琴花了7年时间,从一名学徒转为技术高超的熟练工。
  
  1979年,正是改革开放之时,朱亚琴离开制笔厂,来到慕名已久的“王一品”百年老店。朱亚琴说,当年因好奇而制笔,然而这次是真正找到了归宿,纵然缤纷世界十分诱人,她却沉浸于制笔的那份恬静中。
  
  坚定了信念,即使在周围朋友都不看好她时,朱亚琴仍是“固执”坚守。在王一品笔庄一做就是数十年,精湛的技术早已使她在同行中声名鹊起。
  
  退休后,朱亚琴又回到了这里。她说:“我的一生都在这里,制笔就是我的生活。我不但从未厌倦过,反而寻找到了更多快乐与自豪,制笔磨练了意志也让我心静如水,40年制笔并不算长,如果可以我还想再待10年、20年,直至穷尽我的一生。”
  
  传承创新
  
  但凡文人都有体会,笔与文思存在着神秘的关系,用笔不顺,烦躁立生,文思也就僵滞了。所以朱亚琴崇敬湖笔,正是因为湖笔的存在,中国书画才具备了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韵。
  
  羊毫湖笔以软见长,书写隽永,最负盛名,为历代书画爱好者所推崇。为体现湖笔制作技艺的独特性,朱亚琴对她制作的湖笔每每精益求精,从没有半点马虎和懈怠。
  
  于是朱亚琴在制笔的同时,积极研发着新产品。朱亚琴认为,作为书写工具,湖笔的实用功能逐渐弱化,而作为礼品,湖笔的市场空间却在进一步提升。她研发了多款装饰典雅的品种,瓷管、斑竹管、象牙管、花梨管等,又配以雕刻、镶嵌等工艺,使湖笔别具一格。正是朱亚琴的不断创新,“王一品”湖笔销售额逐年增长。在王一品取得了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商的资格后,心系湖颖之技推广的朱亚琴更是倾注心血,设计出了“世博情缘”、“世博会友”、“中国红世博情”等10款世博产品。
  
  40年的制笔生涯让朱亚琴的制笔技艺炉火纯青,然而,数十年的制笔技艺无人继承是她心底的一份遗憾,尽管目前的弟子俞剑华在制笔技艺上表现出来的灵气与淡定多少让朱亚琴有了些许欣慰。在她看来,湖颖之技后继乏人,主要苦于制笔技艺没有文字记载,制笔技艺仅仅靠言传身教,那么传承之路只能越走越窄。为了让这项技艺能穿越历史,朱亚琴计划通过文字记录、配上影像图示,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形成教材来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
下一篇:秋日好读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