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办公文教正文

外贸企业最希望出口退税政策支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9 浏览次数:64
  “参加展会是为了证明我们还活着。”这是某知名外贸论坛发在第111届广交会专区的一条帖子。不曾想,这条帖子的查看量竟多达12255次,并获得了148条回复。而大多数的回复都是对主帖表示赞同,认为当前国内外复杂环境下,生存已超越利润成为多数外贸企业最基本的追求。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压在中国外贸企业身上的担子便越发沉重,起初还只是国际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外需不振等问题,到了后期,随着危机效应的传导,人民币升值、通胀引发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激增、严峻环境下同行间更趋恶性的竞争等问题也接连涌现。重压之下,第111届广交会最终成交结果出现了3年以来首次下滑,加之最新公布的4月中国进出口数据增长低于市场预期,一些业内人士不禁慨叹,2012年中国外贸实现10%的增速目标难度加大。
  
  好在“活着很难”的中国外贸企业依然有继续好好活下去的决心,并为此付出行动。本报在第111届广交会上组织的百家外贸企业生存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外贸企业表示要加大研发投入,以突围当前困境。56.86%的外贸企业表示已具备或正在寻找海外市场代理,以应对外需不畅的情势。
  
  专家直言,近几年愈发严峻的外贸形势令国内外贸企业开始意识到转型创新和开拓新市场的必要性,并有更多的外贸企业加入到转型升级的队伍中。虽然外贸增速“保十”的任务艰巨,但企业的积极努力至少为这场攻坚战增添了胜算。中国外贸的前景亦会因此而更加光明。
  
  成本+外需挥之不去的阴霾
  
  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逼仄外贸企业利润空间并不是新鲜事,但由于叠加了外需市场委靡的背景,却成为第111届广交会困扰大多数外贸企业的大问题。
  
  本报调查结果显示,有60.78%和74.51%的外贸企业将外需不振和成本上升列为其广交会接单的最大障碍。然而,在高成本下,企业又无法顺利提价,高成本和低外需使外贸企业腹背受困。被调查企业中,有58%的外贸企业作出了维持原有报价甚至降价的选择。“订单量下降、原材料紧缺,工人工资却持续在高水平徘徊;同时,客户还不断压价,内外挤压使得我们公司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以欧美日为主要出口市场的青岛耀盛工艺品有限公司赵经理表示。
  
  郭阳是至信贸易(大连)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他所在的公司以生产户外箱包为主,主要销往欧美、巴西、墨西哥等地。他坦言,今年一季度公司订单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预计二、三季度的订单也不会有太大起色。“参加广交会30多次,这次感觉格外冷清。”郭阳说,“经济形势不好,客户担心即使下单采购,也不一定卖得出去。”
  
  如果持单观望是成本增长和外需不振双重挤压下的结果,那么,外贸企业只需“熬着”等外需市场恢复便可再度迎来春天。但问题的关键是,很多采购商并不满足于观望,而是开始选择价格更低的新供货商。很多企业告知,这个问题目前比较棘手。“我们的一些老客户已经开始转移订单了,比如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轻纺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斌文称。南京三角洲玩具礼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建平就直言:“公司到德国参加玩具专业展时,遇到了老客户将一部分订单转到泰国生产。”
  
  范斌文和楚建平都认为,近几年国内持续上涨的人力成本,是驱动玩具订单转向成本更低市场的根本原因。尽管目前这种“微量”的订单转移现象尚不足以威胁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他们也表示,如果任由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出口阵地的沦陷将会是早晚的事。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成本上升叠加外需市场不振,是今年中国外贸出口的最大难题,甚至令2012年的外贸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加难做。
  
  分项来看,外需市场恢复只能等待国际经济的好转。至于企业抱怨的成本压力,霍建国认为,成本上涨已经成为结构性因素演变的必然结果。后期,政策方面一定会从源头进行调控,包括水、煤、油、工资上涨幅度等。但政策见效也需要一个时间周期。另外,铁矿石、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并非国内政策所能掌控,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外贸企业寄望于成本上涨压力自行缓解并不现实,要做好心理准备。
  
  研发+开拓全力抓住的法宝
  
  不过,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并未压垮外贸企业发展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出口环境恶劣,但仍有78.43%的外贸企业表示,无论环境多么艰难,也不会考虑关闭工厂。
  
  更值得欣喜的是,与前几年政府宣传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大呼“没钱、没人”的境况不同,第111届广交会上,众多外贸企业开始流露出对转型升级的期望。当被问及在国内通胀压力和国际市场委靡的背景下,外贸企业该如何确保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劳动效率、向高新技术产品转移分别以42%、32%和20%的高比例位列前三。除此之外,56.86%的外贸企业表示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其中,8.16%的企业称,已在海外拥有自己的销售代理。
  
  山海集团董事长尚劲松是走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先驱者之一。他指出,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证明,外贸很难再像以前一样大幅增长,当前需要的是整合过去发展的优势资源,重新塑造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山海集团的选择是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抓住国内外市场营销。
  
  尚劲松所在的公司主要出口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包括水壶、调料瓶等。虽然这些产品并不起眼,但公司却花大价钱请来瑞典设计师进行设计,为这些简单的用具增添更多功能和附加值。同时,公司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其自主设计和命名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均有相当的认可度。“有了前期设计研发投入的铺垫,并经过了转型升级期的阵痛,现在我们的产品已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第111届广交会上,有很多企业不敢报价、不敢报高价,而我们就没有这个担心,不仅不用压价赢得客户,还能以比同类产品更高的价格报价,且接单情况不错。”尚劲松坦言。“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这是一个好迹象。”霍建国肯定地表示。他称,国内外双重压力终于让外贸企业意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而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也让中国外贸看到了希望。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外贸增长目标定为10%,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的广交会,其本届成交量出现下滑,而4月份中国出口经调整后同比增速也仅为7.2%,远低于10%的市场预期和一季度外贸增幅9.8%的水平。这些数据令市场开始怀疑中国外贸今年“保十”目标可否顺利实现。
  
  为了打赢外贸“保十”这场攻坚战,霍建国表示,应该抓住转型升级成功企业的“亮点”,以点带面,给予他们更多的金融、政策支持,帮助这些转型成功的外贸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吸引和带动更多外贸企业加入到转型升级的队伍中来。这样,不仅能加大今年外贸增长实现10%的胜算,中国外贸前景亦会因此更加光明。
  
  本报调查结果显示,位列外贸企业希望政府给予支持的项目前几位的分别是:出口退税政策、内销渠道拓展、技术升级改造、产品研发、融资支持。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