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纺织正文

新形势下再生化学纤维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3 浏览次数:97
新形势下再生化学纤维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再生纤维行业面临的环境及现状
  
  (一)从宏观环境而言。中国工业增速放缓(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均减速),特别是需求,受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及遭受动乱、战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需求短期难以快速提升等多个因素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生存压力。同时,“十二五”期间,劳动力成本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加上信贷紧张、融资成本上升、公用工程费用及运费的不断上涨和汇率等因素也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构成不利影响。另外,我国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以致被替代也是造成企业压力的原因之一。
  
  (二)、从微观环境而言。就企业自身而言,由于绝大多数的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是我国纺织化纤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品牌意识导致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品牌附加值不高,无法抵御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加上纺织企业差异性不大,创新性区分度有限,行业内并未建立占据行业主导的品牌产品,这意味着产品的分销渠道是关键。对于新企业来说,在渠道资源方面远不如原有企业,竞争力不足,加上前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大,增加了采购风险。从我国再生纺最大的产业基地及产业集群最集中的江阴地区来看,在去年2011年的四季度和2012年的二季度普遍出现的检修、停产高达50%以上表象来看,行业以耕作式、粗放型、同质化、低值化的发展已走到了尽头。
  
  (三)从国际竞争环境而言。2011年以来,我国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0%。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而且贸易摩擦形式不断地翻新,涉及的产业不断扩大,发起的国别也不断地增加,一些国家还在知识产权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与我国纠缠和斗争。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受贸易保护措施伤害最重的国家。统计显示,最近12个月里,中国出口产品遭遇了100项以上的贸易保护措施,而自2008年以来累计高达600项以上。
  
  (四)从行业所处的位置而言。90年代以前,我们的化纤是跟着欧、美、日本等化纤老大哥走,他们开发什么设备、技术、产品、终端应用,我们跟着学,跟着走,但是差距比较大。此时行业发展状态用“照葫芦画瓢”表现得淋漓尽致,或用“隙中看月”比喻也是比较恰当的。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力的增强,政府在财税、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家底逐渐殷实,也逐渐加大对科技研发投入,在设备、技术、产品、终端应用等诸多方面已接近化纤发达国家。此时行业发展状态与化纤强国属于“大同小异”,此时行业发展状态用“庭中望月”来比喻相当贴切。我们的化纤及其制品已走向世界,我们的纺机也已走向世界,期望我们的技术研发服务也走向世界。我们期待中国的再生化纤产业,早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五)再生化学纤维行业产能、产量的变化。
  
  自2002年以来,由于原料廉价,且利润较高,大规模生产、扩大品种又可以降低成本和形成品牌效应,中国再生聚酯行业快速扩张,进入产能扩充、技术进步的高速发展期。2002年再生聚酯产能达120万吨/年,预计2012年底再生化纤产能已超过800万吨/年。再生化纤产能、产量平均每年的增幅保持在12%以上增长。
  
  2006年开始进口数量将有较大幅度下降,并且在2006年出口首次超过进口,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进口增加,出口下降是例外。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出口将出现下降,是否是行业发展的转折点?东南亚化纤(特别是孟加拉、越南、印度)竞争优势逐步崛起,欧美对传统制造业的重新重视,土耳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南美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域优势,与中国化纤分羹。在外贸方面:一定要关注某时间段,某类产品的数量的突然量变;避免贸易摩擦。
  
  再生纤维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产能是否过剩?随着纺织制品由服装用、家纺用为主,转向产业用为主,纺织原料的用量急剧增长。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53亿吨。其中服装用纺织品4150万吨,占16.4%,家用纺织品4100万吨,占16.6%,产业用纺织品17050万吨,占67.4%。受人口爆炸式增加,联合国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将创纪录的达到94亿(2011年预测),天然纤维的产量增长不会出现,产量的稳中有降将成为主基调,化学纤维的稳定增长将成为必然。据预测:化石资源将在2050年枯竭,以石油化工为基础原料占96%的合成纤维产业资源必须另辟蹊径。全球废旧纺织品废弃物将达4000万吨/年。
  
  (二)再生行业的宣传、认知度等问题。宣传教育问题:发达国家对民众已有10年以上的宣传教育,并通过法律,对再生产品进行认证、吊牌,在产品售价上可以接受10%-100%以上涨幅。安全性问题:如今,再生的原料处理过程、产品生产过程可以达到无二次污染。但是产品应用的安全性如何?经一些再生企业委托国际知名中介的严格检测:产品安全性能达到国际上、国家的A类安全标志。
  
  (三)原料是否会成为发展瓶颈?首先是世界上各国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好的原料会越来越贵越来越少。所以短期来看,从各国进口的各种原料会越来越差,数量也越来越紧张。目前我国每年约产生2600万吨废旧纺织品,其中化学纤维占80%,约2080万吨,天然纤维约520万吨。在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每年一般会有2套废旧衣服,而城镇居民大概有3套。以此推算,我国一年可产生31多亿套废旧衣服。经折算:每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废弃物达100多万吨,大都被当作垃圾掩埋、焚烧,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另外,测算闲置的旧服装保有量:2800万吨。我国是制服的生产、消耗大国,其中部队的作训、退役制服必须集中收缴制服库存压力越来越大,既占据大量储藏空间,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其他类制服(政府、大型国企、学校等)在解决了分材质、分颜色技术后,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我们巨大原料来源。
  
  (四)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存在的几个问题。
  
  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特点;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没有骨干企业参与;产业链价值链没有形成;尚未形成政府主导,群众接受的社会环境。
  
  (五)行业发展方向问题。大量瓶片加工生产采用物理法生产。可降低能耗、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推进在家纺、产业用领域的大幅应用。大容量装置的研发、推广、定型工作,当然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用大容量要区别对待,有所不同;大幅提高废旧衣物的利用;建议采用化学法技术手段生产具有标志性产品。
  
  (六)如何淘汰落后产能。瓶片清洗:1吨瓶片处理需新补充新鲜水≥2吨;新上清洗单线能力≤1万吨/年;新上化纤短纤、长丝单线能力≤1万吨/年;纺丝箱体加热:用加热导热油,易在熔体管道内产生结垢,控制各纺丝位的压力及温度显示大都不准,各纺丝位原丝条感不匀率误差大。建议改为联苯蒸汽加热,箱体温度各点均匀,不结垢,纺丝压力、温度控制精度高,大大提高原丝质量。纺丝吹风及卷绕上油:VD系列产品吹风装置大都采用外环吹风装置、上油用双面单油轮上油,其缺点是原丝飘逸波动大及上油不均,建议改为内外环吹风+中心上油+卷绕油轮上油或唇口上油等,可降低并丝、僵丝现象、原丝上油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了原丝质量。落筒:VD系列设备大都采用旋转式圆桶落丝,其缺点是丝厚薄不匀,易打结,建议改进为盛丝往复装置(纵动+横动)落丝。后牵伸联合机:VD系列设备原都采用长边轴传动装置,缺陷为丝束牵伸比单一,设备故障率高,噪音大,建议改为单机传动,变频调速,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紧张热定型机:建议由早期的导热油加热改用蒸汽加热+闪蒸系统,使加热辊表面温度更加均匀,且蒸汽回用到下道工序,大大降低生产丝束加工成本。
  
  (七)我国再生行业的竞争力在哪里?据某机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纺织品制造企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88欧元—300欧元(人民币1450-2320元左右),而孟加拉国只有80欧元(人民币620元左右)左右,越南也不到120欧元(人民币930元左右)。中国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的两倍以上。现象:耐克、阿迪达斯等外资企业关闭在华直属厂正将生产基地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和出口的竞争力并不仅仅缘于低成本,而更多地植根于制造业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价值链及工业体系,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之间的协作和产业内部的配套都比较完善,形成了巨大市场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优质高效的装备制造、优秀且不断改善的人力资源、优良且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不断改进的公共服务效率等因素,这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的,且有些因素可维持相当一段时期的优势。跨国品牌商主要业务是经营品牌而非制造,产品多数出自代工厂。现象:苏州某制衣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公司在越南建了一个直营厂,但运作起来并不顺利,一件衣服需要不同的丝线、里衬、纽扣等辅料及各种机械配件,但在当地市场根本买不到。其次,在通关、出口等环节问题也不少。
  
  再生纤维行业展望
  
  1.资源可以得到综合利用。二十世纪后期,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许多生活用品都被塑料制品代替,然而这些塑料制品大都是一次用品,如快餐盒、鸡蛋盒、打包带、可乐瓶、矿泉水瓶、食用油瓶、化妆品包装等,目前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量日益增加,而这些废塑料垃圾不轻易降解,长期积累,形成白色污染泛滥,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再生涤纶纤维行业是属国家重点鼓励的循环经济产业。通过大量的聚酯(PET)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对国内环境的污染,做到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仅国内年回收利用聚酯(PET)废旧材料就达315万吨。例如,一只废矿泉水瓶或可乐瓶(PET瓶),只要进入到再生涤纶纤维生产企业,它的瓶、瓶盖、塑料商标纸,均被分解,全部利用,而生产过程中清洗瓶及瓶片的废水,90—95%以上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
  
  2.社会效益比较突出。再生涤纶纤维行业通过对聚酯废旧材料的生产、加工和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大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其中仅回收清洗这一行业就解决约45万人就业,再生化纤加工企业约30万人,同时再生化纤行业还直接带动相关行业约80万人的就业。二是再生化纤行业为国家每年直接提供大量的税收,并出口创汇。三是节约石油资源。用PET废瓶片生产再生涤纶短纤维,同与用石油资源制造PET切片相比,每吨原料可节约6吨标准煤的加工能耗。四是减少白色污染,洁净和美化环境,通过对废料的生产加工,增加了社会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再生涤纶纤维行业的发展又直接促进和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回收、国际贸易、物流、纺织机械、辅料等)。
  
  3.建立规模化示范园区,推动全国的再生行业形成几个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培育具有成套处理装备和工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形成分拣、清洗(消毒)、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完整的产业链条,鼓励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企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高质化、高效化无害化、密闭化发展,并向全国推广龙头企业的先进经验。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在全国重点区域建立若干废旧塑料、纺织品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或基地。如在山东设立环渤海循环试点,江苏江阴建立二手服装综合利用试点园区,浙江绍兴建立高值化再生利用示范园区,浙江苍南建立大宗无害化再生利用产业化园区,在广东建立粤东废旧塑料、废旧纺织品综合研发产业基地,在福建晋江建立再生综合试点等,形成回收-运输-分拣-利用-销售的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完整产业链。
  
  4.产业总量目标。到2020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产量760万吨,产值1500亿元。其中再生短纤产能为750—800万吨,产量600万吨,再生长丝产能将达到200—250万吨,产量160万吨。
  
  5.产品结构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高科技、功能性再生纤维产值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差别化再生纤维内涵更加丰富,成为中国化纤产业主导力量。
  
  6.科技创新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家以上。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7.品牌创建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市级知名商标分别达5件、20件、50件左右,市级以上品牌产值率达到60%以上。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区域品牌数量可以达到10家以上。
  
  8.产业效能目标。到2015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通过节能技术改造,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10%,三废排放量进一步减小,中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争取由2010年的100万元/人增加到2015年110万元/人,2020年将达到120万元/人。
  
  9、愿景展望目标。到2020年,中国再生聚酯产业将发展成为:以差别化产品为主导、产业链完善、企业设备先进、产业布局合理、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创新体系较为完善,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更加突出,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改造和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产业。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